11月5日,拍摄完《宋少帝陵》,转出赤湾村口,再拍摄《赤风天》已中午1点,阳光少有地炽热。便找地方补充能量,去年见过有柴火鸡煲,8日便立冬还没见开卖,今年是历年中,少有的炽热年。下午3点,顺导航去找左炮台,眼前横空出现《天后古庙》牌坊,连拍三张又赶往目的地,却遇封路需绕大圈。
赤湾沿海多红砂粉石,经海水冲刷粉化后显红色岸线,故叫赤湾。神话便是说,从北海飞来大鹏鸟,搏杀九头蛇于南山,血水染红了湾区,所以称赤湾。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书中说,天妃“其祠在新安赤湾,背南山,面大洋,大小零丁数峰,壁立为案,海上一大观也。凡济者必祷,谓之辞沙,以祠在沙上故云。”
早在南宋时期,岭南地区便已经建有天后庙。根据成书于南宋嘉熙三年(1239)的《方舆胜览》记载:“(番禺南沙天后庙)西庙去城(广州)十五里,盖敕封灵惠助显卫妃行祠也”。而至于赤湾天后宫,根据当地传说,也是始建于南宋。据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北庙创于宋,古有税关,今废。”
明天顺八年(1464)黄谏所写的《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中记载:“天妃行祠,海滨地皆有之,而东莞则有二。一在县西百余里赤湾南山下,……永乐初,中贵张公源使暹罗国,先祀天妃,得吉兆,然后辞沙。天妃旧有庙,公复建殿宇于旧庙东南。”
赤湾天后宫自张源于永乐年间重修后,有左行人率领的使船,顺利归来后,出钱让南头父老吴松山购置庙田,收取田租以供奉天妃。
天顺七年(1463),兵科给事中王汝霖、行人刘泰在前往占城前,专门到赤湾庙祈祷天妃,以求往返顺利。之后,出钱两万缗委托当时的东莞知县吴中,在天妃庙后建正殿三间;接着有刑科给事中陈嘉猷、行人彭盛大,出使满剌加国后,也出资相助。次年,天妃庙后殿建成,吴中请翰林院学士判广州府事黄谏作《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
根据《新安县志》记载,辞沙典礼是用太牢来祭祀,太牢的祭品是牛、羊、猪三牲,将此三牲去肉留皮,用草填充,摆祭于海边的沙滩,祭祀完毕,将三牲沉入海中。
赤湾天后庙的另一重要活动则是辞沙。“辞沙”祭祀大典历史悠久,起于张源出使暹罗后,是赤湾天后宫独有的祭祀习俗,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传承至今以“太牢”“沉海”祭祀海洋和海神的官方祭祀仪式。
所谓“辞沙”,乃祭祀沙礁之意。古代航海者在经过江(河)入海口时,常遇忽有忽无之沙礁,认为此乃海底鬼神作祟,需祭禳乃灭,祈求海神的保佑。
N多年前,在三娘湾看白海豚的行船中,见识过本地渔民的海祭,没见过三娘湾的天妃庙。
天妃海神,或以为太虚之中,惟天为大,地次之,故天称皇,地称后。海次于地,故称妃,或曰非也。
——《广东新语》天妃,又称天后、妈祖,原名林默。
赤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多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以下是赤湾的主要景点:
赤湾天后宫。又称天后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风光秀丽。天后宫创建于宋代,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隆。在明永乐初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赤湾天后宫成为当时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庙宇,也是深圳历史上最富盛誉的人文景观。
赤湾炮台。位于蛇口半岛之赤湾畔,始建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当时巡抚杨琳主持修建。在鸦片战争期间,赤湾炮台作为清朝重要的海防要塞,为林则徐胜利禁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少帝陵。位于广东省境内,是广东省境内唯一一座宋代皇帝陵寝,规模不大,但远近闻名。
文天祥纪念公园。位于赤湾村的山顶,可以远眺伶仃洋,除了赏绝美海景,还能体验登山之趣。
这些景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非常适合拍照的打卡点。7
赤湾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南头半岛的南端,三面环山,背面是赤湾山,右面是牛羊山,左面是狮山。前临伶仃洋,与内伶仃岛相望,洪涛万顷,一望无际。
天后宫,又叫天妃庙,位于赤湾村小南山下,依山傍海,风光秀丽。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船队行至珠江口南山附近遇险,请祷天后,天后显灵,救助郑和。郑和归朝,复命奏上,奉旨遣副帅张源建赤湾天后庙。万历八年(1580)广州海防同知周希尹倡议重修赤湾天妃庙。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天妃“其祠在新安赤湾,背南山,面大洋,大小零丁数峰,壁立为案,海上一大观也。凡济者必祷,谓之辞沙,以祠在沙上故云”。清顺治十三年(1656),平南王尚可喜批准其部下对赤湾天妃庙大加修葺。嘉庆二十二年(1817),新安知县孙海观重修赤湾天后庙。清嘉庆年间(1796—1820),赤湾天后庙的地位提升,被列入新安县的祀典,成为珠江三角洲最有影响的天妃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