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冯子材故居有感 :
去钦州办完事情之后,就寻思着去哪里看一看、瞧一瞧、逛一逛。听说凭借钦州市民的身份证,参观冯子材故居不用购买门票,真是爽美乐!我们在冯子材故居大门口花了6块钱,购买了6支共两炷香,到冯子材将军雕像前,虔诚上香。小玲说,6支香意味着六六大顺、国家富强、百业兴隆。然后我们才参观故居。
第一进房子门口,有“和风甘雨,苏景庆云”的对联。进去看到前面是正房,两边各有一个厢房,天井里陈列着冯子材部队曾用的兵器,有刀、剑、矛、锤、棍、刺刀、匕首等等,再进去墙上有一幅“海南抚黎”图,主要讲述冯子材奉命到海南平定黎族动乱的历史故事。后面几幅图是“戎马生涯”、“投身军旅”、“鞠躬尽瘁”,还有冯子材穿过的官袍子,还有威震南关的事迹图片和震南关大捷的图片。震南关大捷应该是冯子材率领的最著名的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侵战争的一次光辉战例,使中法战争成为一场唯一没有签订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而终结的战争。故居两边的房子都是一样的,中间有一条长长的通道,冯子材故居的后面,长了很多参天大树。
冯子材将军是清末抗击法国侵略的著名爱国将领,曾把钦州作为抗法卫国的后方根据地,晚年长期定居在钦州,现存的冯子材故居即为将军的旧居,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冯子材(1818-1903),字南干,钦州人,晚清抗法名将,历任广西、贵州提督。1885年中法战争时,67岁老将冯子材率军出征,在镇南关(今友谊关)“短衣草履,佩刀督队”,浴血奋战,法军大败,乘胜追击至越南文渊、谅山等地,歼灭法军1000多人,史称“镇南关大捷”。
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位于钦州市白水塘社区内。冯子材故居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占地面积64350平方米,是冯子材重组萃军开赴抗法前线的总部。居所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建筑,包括三个小山丘,周围有墙坦。屋分三进,每进三栋,每栋三式,构成富有古风特色的“三排九”的建筑模式。面通宽40.5米,通进深45米。主体建筑面阔3间,合梁是穿斗式混合构架,硬山顶,灰沙筒瓦盖。建筑注重牢固实用,没有豪华的装饰,但质高艺精。
冯子材故居后面还有宗庙、塔、宇、马厩、鱼塘、水井、花园、果园等附属建筑,外筑围墙,规模宏大,院内东头新建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整个居所古意盎然,沧桑古朴,别具一格。
清光绪九年(1883年)已侵占越南的法军首先进攻清军,挑起中法战争,并于光绪十年(1884年)、十一年(1885年)先后进犯我国台湾基隆、福建马尾港和广西镇南关。
冯子材以67高龄之躯奉命率地方团练组成萃军18营(近一万人)到凭祥前线御敌。因他威望较高、团结友军好,被推举为前敌主帅,负责统一指挥各军。他在镇南关内约2里的关前隘险要处,筑起长墙固守,待武器占优势的法军扑至墙下,即亲率大刀队突然杀出,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使敌人枪炮无法施展威力,加上友军抄敌后路,百姓也前来支援,结果把法军杀得大败,歼敌1000多人,重伤法军统帅尼格里,追击敌人至关外20余里,克谅山、长庆等地。法国茹尔·费理内阁也因而倒台。冯子材后任过云南、贵州提督,86岁病逝。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
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曾作诗一首:泥桥岭畔古城东,且驻征车吊萃翁。松啸如闻嘶战马,花香端合献英雄。妖江左成遗憾,抗法关南有大功。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对冯子材的一生作了中肯的、高度的概括。
通过参观冯子材故居,我们深切感受到冯子材维护国家统一与反对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勤政爱民的品质和以国家、社会为重、寸土不让祖国河山的民族英雄本色,让我们深受感动,进一步增强了爱党爱国的热情,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担使命,努力推进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